Tuesday, December 28, 2010
說謊的男孩與壞掉的女孩1
最近老是將休閒時間花在唱歌、練歌、飯局、跟妹約會上面,頗沒時間看書。(有一個是騙你的)
每天看鏡子都覺得自己面目可憎,只不過如各位所知,這倒也不是一天兩天三天四天五天的事情?
會拿起這本書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是我覺得自己真的很久沒有看書,二是最近心煩的事情多想洗一下腦袋,三是學妹推薦。
感謝某學妹不辭辛勞百里迢迢的從台中拿推薦的書上來借我,自是感動到痛哭流涕聲淚俱下哭不成聲。有一個是騙你的(?)
OK,照慣例的,我們來談談這本書。
在此分幾個議題討論。
簡單來說,是描寫男主角與女主角,在童年時期因綁架、凌虐事件受到心靈創傷,長大之後心智不正常的故事。
心靈創傷
有關於心靈創傷、家暴、人格分裂等議題,在近年次文化之中並不稀奇,心理學也不是我的專門,在此並不多加贅述,唯一可以說的是,作者在描寫「受創的男女主角」之時,給我一種缺乏人間性的感覺。並非是太過極端,而是太過純粹。我想心靈創傷、受過心靈創傷以及還是得過著現實生活的人,個性並不會如此單純。但這部作品在第一集之中,尚未把角色的多角性建構完全,女主角就是「壞掉」的化身,男主角也缺乏整體個性的統合性。雖然這或許跟作者想表達的心靈創傷有關,但還是略嫌單調。
騙你的「遊戲性」與機制
如果問人對這本小說的感想,雖然目前樣本只有二(學弟學妹各一),他們對這本書最大的感想就是男主角的口頭禪:「騙你的」。
其實這是很有趣的機制。
男主角在設定上是一個喜歡說謊的男孩。他常在自己獨白或是與人交談的時候,穿插一句騙你的,或是其中一個是騙你的。這樣的手法造成了一種讀者與作者,或是該說讀者與角色的互動。到底哪個部份是騙人(讀者)的?哪個部份又是真實?而且與一般推理小說不同的是,這些問題並不大有切確的答案。有如選擇題一般,讀者可以單純的作答,或是該說自由的選擇自己所想要選擇的「答案」。依據選擇的答案不同,或許男主角在大家心中的形象都有些微的差距。
這與「放羊的孩子」不一樣的是,男主角所謂的其中一項是騙你的,代表話中含有真實,在虛實交錯的排列組合之中,成功的模糊了男主角自身存在、個性的焦點。
「騙你的」機制除了提供讀者思考、猜謎的娛樂之外,同時也成功的建立起主角人格的不確定.不穩定性,讓看似平凡,事實上其行為也較無異常的主角獲得了與不同的異常性。
「妳與我的世界」=「世界系」
輕小說最常見的手法。
「キミとボクの世界」=「セカイ系」
很明顯的,這本書也是屬於這個範疇。
書中雖然充滿了綁架、暴力、殺人等議題,但卻看不大到社會的影子。綁架、殺人事件就不過是一個事件,對社會的影響則輕描淡寫的帶過。連續發生的殺人事件竟然沒有震驚整個社會讓街上充滿警力與盤問,殺到第九個人(沒記錯的話)兇手還能逍遙法外就常理來說是不合理的。當然,這裡不單指合理性,而是書中欠缺整個對社會的描述。例如就算女主角逃離醫院,也應該會有社工人員或是警力不斷的去觀察才對(社會安全機制)。但女主角綁架兩個小孩卻這麼久還沒被發現,真的是有點牽強(即使作者有說明)。莫名奇妙蹦出一個真殺人犯來解決所有問題等等。(如果沒有所謂的殺人犯,女主角就無法擺脫綁架的罪名。所謂真殺人犯從某個角度上來說,其實是為讓女主角脫罪所誕生的解決手法。)
此外,作中對殺人犯「現在」的生活並無太多描寫。不過有趣的是,作者拿菅原道真這個名字來模糊焦點的手法,還頗為成功。讓我完全以為是個梗,沒想到是作者的伏筆。
因此此作依然是典型抽掉正常世界的社會機制,整個世界的建構只為了凸顯男女主角之間「妳與我的世界」之關係的世界系小說。
書中男女主角與社會完全脫節,有如彼此是彼此世界的全部一般。這是輕小說容易閱讀的地方,是輕小說創造「角色性」的手法,也是輕小說角色缺乏「人性」的原因。
較為不同的是,比起一般世界系「平凡的男主角」與「戰鬥的女主角」的題材,男主角多了那麼一些的主角威能。此外,說謊男孩意外的是個很振作的男主角(炸)他並不光只是一個「*1安於現狀,不求改變」的男主角。而是努力的想要去改變什麼,並且真的有些許成就的男主角(當然,還要看他之後的努力)。
*1一般輕小說論中認為,通常世界系作品的男主角只有善意、不求改變、不求進步是影射現代阿宅想藉由對男主角投自己,並藉此安慰自己的心裡。也就是說,看到男主角「即使努力,最後還是什麼都無法作的無力感」,能帶給他們「我不用作改變,就像現在這樣就好了」的安心感。
不論如何,這部作品對我來說算是中間偏上的作品。
雖然到中盤為止較無特色,但後盤節奏緊湊,加上出人意料(雖然些許牽強),但總算是帶給了我不少娛樂的小品作。
在此雖然不特別推薦,不過對心靈創傷、人格崩潰等議題以及描寫有興趣的人,或許可以拿起來看看。
Tuesday, November 16, 2010
告白,湊佳苗
所謂因緣際會,任何事情必定都有徵兆。
不知為何,我常在與書的相遇之中有這種感覺。
即使說穿了,這不過是剛好某本熱門書拍成電影很熱門,一下搶攻市場造成市占率的上升以及曝光率的提高,所帶給人的錯覺。
但我依然珍惜與書的相遇。
會看這本書的原因。
剛好噗浪上有朋友在約去看「告白」一電影,而且討論頗為熱烈。
當然,以少爺的高人氣,這樣的討論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此外就在同一天,在與友人吃晚餐的時候,某位淑女(一位會在別人義大利麵中加滿墨西哥辣醬的淑女)拿出此書推薦眾人觀看,因為兩件事情,使我閱讀起這本書。
OK,撇開兩位尖頭鰻跟雷狄不談,談談這本書,告白。
或許因為我腦袋的內容物是粉紅色的關係,一開始我以為是本跟戀愛有關、自白式的傳記故事。
想不到是本與少年犯罪、教育等社會話題有關的….該說是推理故事還是恐怕故事還是…….
事實上真要分類這本書,我只能用「大眾」這一個詞,除此之外想不到其他好分類。真要說的話,我覺得書中聞得到一股類似乙一的味道。(我並非指參考或是抄襲、影響等意思)
本書由六章構成:
神職者(女老師)、殉教者(班長)、慈愛者(嫌犯B的媽媽)、求道者(嫌犯B)、信奉者(嫌犯A)、傳道者(女老師)
這本書對我來說最有趣的地方,在於雖不是推理小說,但卻隱藏有一股解迷的要素在裡頭。故事所有的面相有如拼圖碎片一般的散落在全篇之中,只有收齊整本的故事以及思考的碎片,才能夠看清事實的全貌。擁有如遊戲一般的構造。
事實上如一般書評所說,這本書從開場,一位女老師的平淡的演講開始,就給人無語輪比的魅力。我也大概在一翻開看了四頁就知道這本書八成得一氣呵成的看完。
大致的構造上,神職者(女老師)的告白=超脫故事的旁白先勾勒出貫穿整本書的事件骨架。然後再由每個角色的自白,給予故事血肉,拼出整個事件的面貌。
這本書令人拍案的地方就在於,每個角色都對其他角色有很大的誤解這一點吧(炸)。所有角色在別人眼中所呈現的形象,跟自我的自白都有相當大的落差。這構成了一種描述=謎題,自白=解迷的推理構造,一環扣著一環,將整個故事緊緊扣在一起,才會令人放不開書來。
每一個章節都鮮明地刻劃出角色的心境以及想法(解迷),還有對他人的觀感(謎題),在這部份,如同其他人所述,女性描寫人性的細膩筆法,將整個角色都寫活了起來。
但全篇最漂亮的,莫過於終章,女老師的「自白」。神聖的女老師,有如旁白一般的角色急速浮上,於須臾之間獲得骨頭、長出血肉,搖身一變成為復仇的母親。
而使這位慈愛母親墮落成操弄人心,策劃一切之復仇鬼的始作俑者,卻是另一個為前途拋棄自己兒子的母親。殺女之仇,成就於殺掉對方最摯愛的母親之上,這點令人不禁噓唏。
三種母親、三位兒女的故事,的確發人省思。
此外,作者筆法平直親切,描寫人心黑暗面卻不失輕盈,也抹去此種題材帶給人的閱讀壓力。
總和來說,我給予這本書相當不錯的評價,不論是平時喜好讀書的,亦或偶爾想拿起一本書來閱讀的人,都能拿起這本書來讀讀看。
狐的故事
地點是台北車站勝博殿,晚餐團是N+2人。
至於為什麼是N+2人呢?
那是因為學弟妹們排擠老人,將我跟某比爾捨姥於旁桌的緣故。
就在自己目含淚光吃著勝博殿的兒童餐時(沒錯,我真的點了兒童餐),比爾掏出了這本先前幾日他所推薦的書。
是的,會看這本書別無原因,不過就是1.作者、2.有人推薦罷了。
附帶一提,比爾手上拿的,是本名為「真的好恐怖」的書。當天那本書曾在用餐到一半時消失蹤跡,讓我們掉了一地上的雞皮疙瘩,最後在清掃滿地雞皮疙瘩時才將書找到。
原本森見登美彥的書在看完『太陽之塔』、『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四疊半宿舍,青春迷走』之後,就決定暫斷上一斷。畢竟風格太過相似,自然得到的收穫就少了一些。不過以狐的故事來說,似乎還是可以對他有所期待。
該是來談談狐的故事的時候。
全書由四個章節構成。
我對太陽之塔的印象稀薄已不可考,但森見登美彥的書,基本上都是以四章構成。但這次並非起承轉合的四章,而是四章零散又彼此有關連的四個故事。
在此引用博客來的簡介:
〈狐的故事〉─「不論是多麼微不足道的交易,也絕不能答應他。」
芳蓮堂古董店店員武藤與「奇特的客人」交易,要找出一頂狐狸面具,因而掉進無法迴避的陷阱裡。在這場交易中,「我」會得到什麼,又將失去什麼呢?
〈果實中的龍〉─「我從未經歷不可思議的事,我身邊最不可思議的,就是學長。」
最崇拜的學長自稱在古董店打過工,看過一隻身形細長、對人咧嘴笑的奇獸。學長女友卻告訴我,學長的話全是謊言。我到底該相信誰呢?
〈魔〉─「我母親說有魔經過。」「什麼是魔?」「這個嘛,我猜就像妖怪吧。」
家教學生家附近出現持木刀攻擊人的夜襲魔。月光下,我只看到一隻身形細長的獸在草叢間奔跑,牠停下腳步,扭過長長的脖子,對我喊了聲:「喂!」牠,就是那個魔嗎?
〈水神〉─「要說棲息在這座宅邸的東西,那不就是祖父嗎?」
祖父的守靈夜,我與父親、伯父等候古董商帶來傳家寶,閒聊家族的祕辛。祖父生前嗜酒如命,死前卻直嚷著要喝水。奇怪的是,今晚家裡只聞水聲,水竟一滴都不見了……
京都、古董店、狐面、長身妖怪、竹林、寺院、幻燈機、水聲……
如同夢境和現實生活是由相同的元素組成,作者以相似的場景人物設定說了四則各有千秋的精采現代怪譚。
以上為博客來的簡介。
在四篇故事中,真要說的話,我認為貫通整本書的「引子」,在於第二篇的果實中的龍,感覺上「狐的故事」先營造神秘氛圍、「果實中的龍」拋磚引玉、「魔」跟「水神」則是各承接著「果實中的龍」發展故事。雖是這樣說,但四作大致上平行存在。只是「魔」跟「水神」的故事以妄想、故事的形式在「果實中的龍」先行現身,給人一種追尋都市傳說、抑或是「推理小說」的錯覺。
此外,由於「果實中的龍」的鋪陳,打破了四篇故事虛構與現實的境界,這點真的是令人驚艷。原本就算是虛構的故事,但故事中所發生的事情對登場人物來說,也應該呈現出一種現實的風貌。
但在「果實中的龍」一篇中,作者藉由讓男主角學長是個妄想症患者的手法,一口氣加強了接下來兩則故事的虛構性。「魔」與「水神」的故事,疑似學長幻想出來的產物,是學長妄想出來的傳聞以及體驗。
只是後面兩篇故事的本篇之中,由於都是以第一人稱來敘述的關係,所以給人相當真實的感覺。作者提醒讀者這些故事的「虛構性」,又用第一人稱刻劃出有如真實的故事,讓人真真假假分不清楚,漂亮的營造出現代怪談的氣氛。
至於善用京都景點的手法,栩栩如生的刻劃,是森見登美彥一貫的特色,在此並不多筆。對於對「日系風格」,尤其是所謂「和風」有偏好的人,我相當推薦這本書。
以下為一些私人中二感想。
原本想將噗浪上的一些探討收進來,不過想想作罷。
第二篇的故事給我的感觸真的很深。
何謂內涵?何謂博學?何謂經歷?
當人將外表、經歷、經驗、地位、過去等東西如剝洋蔥式的層層剝開,就能看到那個人的價值嗎?
還是人的價值就真是如洋蔥一般,不在本質,而在那一片一片剝下來的蔥瓣上?
會有這樣的感觸,是因為最近「身為一個學長的面相」,在我生活之中佔了相當大的比例。當然,這跟我所處的環境有關。
在眾人的眼中,我是一個「學長」。恰巧,最近跟學弟妹聊天,曾出現這樣的談話,
「學長就是學長,其他什麼都不是。」對方如是說。
而這句話,正好貫穿近年來我在朋友群,或是該說是在學弟群中一直抱持的迷思。
沒辦法,誰叫跟我同齡或是比我年長的,都早已脫離學校生活圈,只有我一直留在此處流連忘返。
我想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人在他人的眼中,到底是以一個人的身份存在,還是以一個角色的身份存在?到底人是以「個體」存在,還是以「朋友」、「親人」、「情人」、「仇敵」、「長輩」、「晚輩」等分類性的「角色」之一存在於別人心中呢?
不,這並不是單純是否想成為誰的「特別的人」這種問題這麼簡單,而是一種對認知的疑問。
(當然,我可一點都不想成為什麼學弟的「特別的人」,這話題對心臟不好。)
反過來說,對我來說,「朋友」到底是「朋友」,還是「個體」?「親人」又如何?「情人」又如何?決定個體與角色分類的差別,是時間抑或是交情?抑或這根本就是無法區別的混同事物?
戴著一堆頭銜、經驗,比別人多活幾年所獲得的勳章的自己,在將這些東西拔掉之後又剩下什麼?
其實沒有答案,也沒有想問的意思。
只是放在這裡,留作一個讀書紀錄。
突然想到,或許剩下的東西,就是人的一生,稱為人生,也不一定。
Monday, November 15, 2010
Monday, November 8, 2010
淋
但,為淋雨而出門則不在此限。
早上從阿逼家中起床。
或許是因為跟貓搶床位的關係,雖然贏得了安穩的睡眠,但卻換來過敏的早晨。
這恐怕是貓小小的詛咒,起床看到牠悠然經過,眼中似乎看到牠嘴邊掛有一抹勝利的歡笑。
天氣雨。
前兩天聽說台大有研究生在ANOBII的研究,幫忙做問卷還能賺取小小的外快,
因此在報名之後,依約前往台大。
台大下車,原想稍微看看衣服,眼角瞄著Levi's、EDWIN、NET的招牌,
腳步卻不停的往茉莉二手書店走去。
這樣的路線有如呼吸一般自然,
一方面讓我湧起一股笑意,但是另一方面,
又讓我感到一種牛牽到北京還是牛的心虛感。
買書對我來說,是種神聖、嚴肅、哀傷、輕鬆、喜悅、寂寞的複雜行為。
逛完書店時間尚早,信步前往台大。
雨霧之中,藏著晴天中所看不到的物語。
替男友撐著傘的女友踩在腳踏車後方的火箭筒上,
緊抱男友愉快地笑著,
男方奮力的踩著踏板,
彷彿奮不顧身的想要穿越阻撓他倆未來的風雨一般。
辦活動的學生在雨中拿著海報,露出無奈的表情。
老奶奶看著雨水回憶過往雲煙,感嘆兒孫的不在。
我則默然地看著水窪中的雲層,擔憂孤寂的未來。
路上行人熙熙攘攘,雨傘形形色色,穿梭在悶熱的台北午後。
與其撐著傘孤零零的悄然站立。
不如收起傘濕淋淋的,踏步向前。
淋,在日文中意味著寂寞。
淋,在雨中,求個痛快。
Thursday, November 4, 2010
ヨルノサガシモノ
確かに、こんな風に学校中に何かをさがすのは懐かしいことである。
あ、こういう事あるはアッタと頷きながら微笑ながら悲しむながら歩く。
夜の学校は、静かで賑やかな場所で、穏やかで怖い場所。
天にはやはりいつものことながら月、星の煌きは火のごとく校園を侵食する
街灯、または街の喧噪に遮断され、傳芸に居た時のようには見えない。
散步にはもってこいの冷風、感慨するには馴染ますぎる風景。
カップル達がコッソリ抱き合って愛を語り合ったり合わなかったり、サークルか学科の生徒会の学生たちがダンスの練習をしたりゲームを遊んだりしている。
見慣れた寂しい温かい景色。
私は昔も今もいつものように、一人で赤い夜をただただッタッタッタッタと踏破していく。
それは君のタメでもなくぼくの為でもなく、ただ夜を醉うためのヨルノサガシモノ。
宵に迷いながら醉い風に身を任せ、根気よく探してみる。
鼻歌を唄いながら暗い白い白銀の影をよく視てみる。
それでようやく見つかったのは、何の変哲もないそれは…
一杯のコーヒーと、
それもやはり一杯の、
君の顔に浮かぶ幸せ一杯の笑顔。
それは夜の探し物。
幾千の月夜に埋まれてゆく、一夜の物語。
Thursday, October 21, 2010
社遊
2010年10月17日,輔仁大學動漫研習社社遊。地點在木柵動物園。早上因粗心調錯鬧鐘,因而遲到十分鐘。讓腸哥在樓下枯等,實感抱歉。算算參加輔大社遊,今年已不知多少年頭,等走到捷運站,看到動物園站的廁所、月台、步道,不免唏噓。當年與那位曾經喜歡的女孩一起漫步階梯、與朋友們嬉鬧的情景如實浮現,而景物依舊,但我已經從抱持雀躍之心的赤子,變為站在旁側冷眼看待的老氣縱橫,天氣與時間都是強風,今天依然吹著。
今年的新生頗為純真,走在路上一臉燦爛洋溢,看到可愛的動物們個個尖叫歡呼,快速衝刺有如殺陣,排開在柵欄前面有如路阻,畢竟加上老人之後的五十人的陣仗,可不容輕忽。事實上每年社遊主要是出來鬼混打屁,但今年新生對動物似乎就是多了那麼許多點興趣,大家興致昂然地看著草泥馬、草泥馬、草泥馬還有草泥馬,跟著社長前面挺立的一柱擎天長頸鹿頭安分的走著,比起歷年來從頭到尾吐嘈吐到爛掉,與其說去看動物不如說是去開動物玩笑的社遊,自然是有許多不同,有種心靈被洗滌的感覺。
相對於新生,老人東指西點,講著沒人聽得懂的話自鳴得意的笑著,看過去、看新生、看動物、看那男男女女視線中所流連的青澀情愫,八卦嘴一套下來,咭咭歪歪的倒也不亦樂乎。一路上我們最期待的,莫過於去澳洲區拍「我來自澳洲(I come from Australia)」的續集。但老實說一是沒什麼時間,二是沒什麼好劇本,所以拍出來的影片讓我有些不滿。想想近來拍的白爛影片似乎真的很少,令人悔恨惋惜。在夜行館想起貝爺的經典orz、小拳王照片,在澳洲區拍影片,騎著「巨蟒與聖杯」中的馬兒騁馳在動物園中,拿著魔神帶出來的武士刀雨傘揮舞,遙想當年話當年講現在逃避未來。
一路上學弟小K成為眾矢之的,東一台單眼、西一台消費,往前看有一顆鏡頭、往後看有人轉頭。敢情是本社太過熟悉日本文化次文化,對盜攝.偷拍等情事都有相當造詣,在這種氣氛之下,原本應該出言相勸的我,也便只能由得大家去了。看到眾學妹們挺胸說「我就是在偷拍,大神照五張換小k照五張」的宣言,也只能苦笑人帥真好。
晚上吃飯過後,原本想去ユニクロ,但因為排隊隊伍太長而作罷。而回家路上有段有趣的插曲,由於涉及私人的事情,在此不便名談。只留下「機車、回家」兩個關鍵字以為記事。令人高興的是,玩了一天,但自己竟不感到勞累。不知道是當兵鍛鍊(?)有功,還是古有名訓(早睡早起身體健康好)的功勞。不過到家依然是得作個工作、並為隔日上班作準備。
今年的社遊算是歷年來相當有趣的一次。感謝學弟妹們的通知以及歡迎。我渡過了愉快的一天。
Wednesday, July 21, 2010
步行日記─海。
踩了兩個星期的腳踏車,跑了7天的跑步機以及重訓,最後胖嘟嘟的白老鼠實在悶得慌了,便索性半放棄的,以每天一個小時的散步+快走來代替運動計畫。
第一天跑一跑不自覺的就闖進了童玩節為俄羅斯舞蹈團鼓掌。
第三天走一走莫名地走到了水門感受夕陽無限好的黃昏惆悵。
第四天逛一逛則是意外地晃到了海邊。
曾聽室友說過這樣一條路直通至海。
但如此輕易的走到海邊,總算是始料未及。
在成片的青天海藍中,半輪白月點飾於上,右翼白雲朵朵堆疊成山,左側島嶼青綠盎然,觸目滔滔白浪綠光粼粼,腳邊灰沙予風飛舞。
強風中的沙灘,是奔放的沈寂。
宏觀之靜謐如畫,微觀之沙灘就像橫躺卻掛心於計時的沙漏般,一面的川流不息。就連那安逸的月亮,也隨著時間的流逝西上西下,忙碌的很。
海邊有一家族在水邊嬉戲,或許是怕吃沙,眼中臉上堆滿笑意卻無聲息,又或是風連我耳邊的聲音也一併刮走,只留下喧囂的寧靜。
繼續往前緩步而行,沙粒在鞋中積沙成丘,頗為逼真的模擬出光腳踩踏沙灘的感觸,兩腳踢出的到底是鞋底勾帶上的,還是鞋中甩出的,一直是我心中難解的謎題。慢慢地,身後家族縮成砂石,而眼前草影逐漸變成了一位掌著兩竿的老人,以及兩個將單竿插在眼前的青年。
老人熟練的操縱著釣竿,換餌之後搖搖晃晃地漫步向前,隨性卻又帶著某種歲月刻劃的莊嚴,一扭腰便勾勒出強勁的拋物線。耳邊轟隆作響的風,依然無法掩蓋老人將餌噗通作聲擲入我的腦中,掀起波濤蕩漾。
站在兩竿之間的老人,嚴然是一幅極為純樸的傑作。以我的攝影技術不足提煉其美成像實為可惜,但我依然情不自禁的拿起手機留了幾張紀念,聊以安慰。兩個年輕人看著拿著手機照相的我,眼中不掩對都市鄉巴佬的啼笑皆非。被他們這樣一看,即使厚顏如我,也無顏再駐留於此,只好逃跑似的快步向前。
海邊並沒有人整理,朽木枯枝、瓶瓶罐罐稀稀疏疏的撒在沙灘之上。其中還能看到幾張金紙從沙中露出了小臉,哽咽地唱著喚不回的愛。
又或許海沙所埋沒的這些東西,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也未可知。不過童年時那相信玻璃瓶會捎來異國音信的浪漫,早已不復存在。不就是垃圾嘛?想想只能苦笑。
沿著海岸線走了片刻,心中湧現就這樣走到盡頭的想法。
但盡頭呢?
轉念想想,不免滑稽。
畢竟我只是出來散步罷了。
為避免在心中播下遠行的種子,我決定在散步變質之前,踏上歸途。
Friday, July 16, 2010
我曾伺候過英國國王
照慣例的,來談談看這本書時的生活片段。最近因為忙著做工作,所以鮮少有看書的時間。不過近幾天因為手邊工作量減少,而下一個工作又遲遲未來,因此忙裡偷閒的繼續看書的生活。其中也發生有人看到某誠手貼藥膏,被人笑著說你整天看漫畫還說自己的手過勞的插曲。另外前陣子有不認識的日本人突然聯絡上我的推特,說要來宜蘭,問我是否可以幫忙提供資訊,想說是個難得的體驗,於是最後轉變為我將帶對方遊覽傳藝。而對方來的日子也漸漸地逼近。
來談談這本書。
老實說,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不如上一本『過於喧囂的寂寞』的,但事實上,他確實是一本有趣的書籍。書中藉由述說男主角的一生,透過一個飯店給侍的眼睛,將有錢人的荒誕行為、戰爭的畫面、納粹國家主義底下軍人以及國民的價值觀等揭露的一覽無疑。書中主角從一個默默無名的小服務生,一直努力地賺錢,最後讓自己成為了百萬富翁,卻鮮少有人願意承認他的努力。對捷克人來說他是親德國的背叛者、對德國人來說他是他太太的附屬品、是不被當人看的下等生物,後來他擠身百萬富翁之列的時候,其他富翁都認為他是發戰爭財的可恥傢伙。就這樣,他一路往上爬、一路尋找著自己的歸屬,卻從沒有被認同過。在最後,在他到荒野之中,過著與動物為伍的日子時,他才真正的感到心靈的安寧。
這本書的節奏明快,主角生命發生了許多的變故,相較於一般大眾文學來說,的確就像萬花筒一般,一翻頁,就是一個迥然不同的處境。因為主角在跟著服侍過英國國王的領班學習之後,能從客人的一舉手一投足間了解到對方的一切,這也同時讓他化成了一面鏡子。我想,或許是這種能力,才讓他長時間迷失於自己的人生也不一定?不論如何,我想這的確是一本傑作。只是我不大喜歡罷了。
Sunday, July 11, 2010
過於喧囂的孤獨。
「當我一行行閱讀這些印刷的文字時,這書留下的也唯有非物質的思想而已,這些思想撲扇著翅膀在空氣中飛,在空氣中滑翔,賴空氣生存,回歸於空氣,因為歸根結柢一切都是空氣,正像教堂裡的聖餐,既是基督的血又不是。…中略…我喝酒是為了讓讀到的書永遠使我難以入眠,使我得了顫抖症,因為我同黑格爾的觀點是一致的:高貴的人不一定是貴族,罪犯不一定是兇手。」…………節錄自『過於喧囂的孤獨』
現在已經淪為用書評寫日記了....
談談與這本書的相遇。原本是在圖書館,要推薦書給學弟看。想不到是個不自量力的行為。因為在你推薦幾本書,對方卻回答你都看過的時候,那便表示對方所看過的書比你還要多上數倍,這是不會錯的。當場羞愧的想挖個洞躲起來。而既然巧遇書蟲,求教一本對方推薦的書,通常不會有揮棒落空的情形。而這次我大棒一揮,打到的就是這本大塊文化出版、赫拉巴爾的『過於喧囂的孤獨』。
赫拉巴爾是捷克的作家,總覺得近來跟捷克的文學頗為有緣,但一時要我舉例,腦袋又是一片空白。這位作家似乎先做過了各種工作,才開始執筆寫作。而故事中主角的職業回收紙業者,正是他自己曾經做過四年的職業,也在他腦中埋下了『過於喧囂的孤獨』的種子。
『過於喧囂的孤獨』,如我剛剛所提到的,是一個回收廢紙業的老人的故事。全篇以第一人稱手法表現,整本99%都是老人漢嘉的獨白。漢嘉是一個在回收廢紙的地方工作了35年的老人。他的人生沒有假期、每天都埋首於將廢紙用打壓機捆成一包一包(或是該說一大磚一大磚)的廢紙塊。他的興趣是啤酒、在無數骯髒、時而沾有鮮血、時而沾有食物、時而混著水泥的廢紙之中找書來看、以及藉由操作組合的成份(在廢紙中心包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及外包裝(各種被丟掉的複製畫),讓紙磚變成他獨一無二的作品。在35年來的回收以及閱讀之下,他成為了喜愛書本如同信仰,崇敬上帝以及老子,熟悉尼采、黑格爾等哲學思想,家中有兩噸藏書的一個博學多聞的人。但他同時也是個手上滿是瘡疤,身上盡是臭味,一抖動身子就會有老鼠從袖子跑出來的駝背老者。
在故事中,透過了他的眼睛,描寫了許多社會的現象,對此我並不贅述。而想談談他讓身為書蟲的我感興趣的地方。在『過於喧囂的孤獨之中』,一反我們對書的書香印象,所有的學問以及書籍都是充滿臭氣的。在老鼠的窩中、在蒼蠅的飛舞之中、在包裹著沾有肉類血水的紙張之中、在暗無天日的回收場地下室裡面,在那打壓機所壓出來的一磚一磚、一悃一悃的紙包當中。那些拿去回收準備再製成書本的原料,包裹的是殺戮以及血腥,還有社會的無情。當然,除此之外,書中也有我們熟悉的場景。例如漢嘉替教士以及研究者收集珍貴的書、看到滿車的新書以及貴重的珍藏被碾碎而以論斤兩的方式被賤賣的心情,都讓我們能與他有所共感。但兩相比較之下,在我腦中浮現了一個問號。
一直以來,我將「博學多聞」視為人生極為重要的目標。書=學問。但將人生全部投入於書海之中,究竟人生剩下的又是什麼?書中漢嘉聽到了別的公司的年輕人在談論員工旅行要去希臘的事情時曾這樣想:「假期去希臘,這件事絲毫沒有使他們情緒激動,他們對亞里士多德、柏拉圖、以及歌德――古希臘的外廷――想必一無所知…(中略)…如果我去希臘,我一定會繞著那光榮的場地跑一圈,穿著長內褲,鞋帶綁在腳踝上跑一圈,以示我對歷屆奧林匹克獲勝者的敬意…(略)」。乍看之下,這似乎構成了學識V.S.無知、富裕V.S.貧窮的構圖,但有趣的除了學識不等於富裕、貧窮不等於無知這一點之外,能引發人感觸的恐怕是另外一種,文痞特有的感性。究竟文章=書=知識對我們來說是什麼?扮演著怎麼樣的角色?我們追求著什麼?在此不做多餘的探討。這本書,我不推薦給每個人,但喜歡看書的人,請務必翻閱看看。在一百二十幾頁的字裡行間,或許能得到意外的收穫。
Wednesday, July 7, 2010
鍵盤睕
我似乎得了鍵盤腕的樣子。
或是該說,在久未做翻譯,近來一天密集打字6hr以上的情況下,之前的毛病又發了。
以我的情況來說,這就是相當致命的毛病。既不想做即使做了還會再次復發的手術,而鍵盤腕並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以及預防方法。若是要我少打字,除了停止翻譯的作業,實在也是毫無辦法。在這樣的情況下,寫文章的意願以及次數自然地逐漸減少。這又是另外一個,讓我覺得可惜的事情。
Thursday, May 27, 2010
吉川英治與吉本芭娜娜之間。 日本書業見學八記
作者,李長聲。
閱讀此書之後,想動手寫個書評,不免讓人緊張到手心冒汗。
當然,並不是因為這本書是值得以現在的流行語「神 作」(即使我不懂為什麼大家都喜歡在自己喜歡的作品之前加個神字)稱之的書,而是以一個讀書人、一個愛書人來說,看過他對「書評」的記載,就不得不對寫 「書評」這件事,報以更加審慎的態度。而全書之中,最讓我獲益良多的,也是提及書評的「獎與書評」一記。
不過老實說,以李先生的標準、或是該說以李先生所提及的那些書評大家的標準,那恐怕想寫個書評,也得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才行。不只文筆要雋永、甚至即使將其書評獨立出來讀依然能帶給讀者無比的趣味,是目前的我所無法做到的。
那麼,身為凡人的我,只好試著將看書的感想融入生活之中,讓其以一種日記的方式成型。
與這本書的相遇,也是有那麼些許的巧合。近來我常與書巧遇,老實說,的確是一件振奮人心的事情。上星期在閒晃圖書館的期刊區時,發現『聯合文學』正巧在做 『翻閱大和國境』的特輯。而李長聲先生的「井上廈逸事」就刊登在我所喜歡的女性作家柯裕棻的「閃爍」之前(在聯合文學看見柯裕棻,對我來說也是巧遇),讓我順便的就閱讀了李先生的文章。文章中雖以井上廈為主,但文中交織著台灣與日本間文化以及語言、意識的差距,甚是有趣。讓我對這作家有了印象。
而那之後過了兩天,在圖書館的假日工讀生、我的書友,就萬中選一地拿了這本「吉川英治與吉本芭娜娜之間」給我。而好巧不巧,我來傳藝圖書館之後第一本拿起的日本文學是吉川英治的『宮本武藏』、最後拿起的一本則是吉本芭娜娜的「N.P」,從開始到結束、從吉川到吉本,說巧,倒是巧到了一個天衣無縫的境界。
李長聲是個相當擅長「比較」的人,或是該說,他擅長將兩個文化像編織一般地編在一起,不僅編得好,還編的井然有序。他在筆中交雜日文跟中文,有時好似渾然天成,一如中文中原本就有這個詞兒一樣,有時卻有意識的用之凸顯兩國文化的不同,十分有趣。這跟現在報章雜誌濫用日文漢字看似相似,其實差之遠矣。套句日文說法,真該拿李先生的指甲垢煎茶給那些記者喝喝才對。
談談這本書吧。這本書的副標題叫做日本書業見學八記。讓我們看看是哪八記。
一記 作家
二記 出版人
三記 書
四記 工作者
五記 獎與書評
六記 流行
七記 現象
八記 漫畫
老實說,「日本書業見學八記」應該才是真正的標題,吉川~吉本的書名應該只是個噱頭,並不實際。只是剛好書中第一個談及的作家是吉川英治,而最後一個提到的是吉本芭娜娜罷了。貫通全書的並不是所謂的日本文學史,也不全是日本出版業界史,更不是日本作家編輯辛酸史,而是有如聽長輩、朋友說書一般,這邊談談、那邊講講,不知不覺間你就把日本有關「書的事務」給摸熟了。這本書的介紹文提及,「讀他的散文,就好像跟一位老朋友在居酒屋把酒言歡,聽他把日本文壇和書業一則則的故事娓娓道來,把酒喝完了,盡慶而歸滿肚子都是文壇軼事趣聞。」還真是一比一等身大的感想,一點也不誇張。
讓將書以商務觀點來看,分作「生產者」、「消費者」、「環境」的話,書中的焦點主要鎖定在中的「生產者」之上,並輔以「環境」要素,最後才加入一些消費者側的觀點。雖不至於說讓人看清生產者的辛酸以及意圖,但至少也讓我們摸著了頭緒。其中最讓我感興趣的,莫過於前面所提及的,「獎與書評」一章。一本書的暢銷,有時候的確是取捨於其內容的好壞,但通常絕非如此簡單。在此章中提及了「文學獎」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帶來的效益。也提及了「書評」存在的理由、以及其所造成的影響。李長聲雖點破其另有居心,但也不全盤否認這些事物的必要性。在正負觀點中留下了足以比較的空白,以文人、以評論家的觀點來說,我認為是相當難能可貴的。
對書的喜愛,對我來說,不單單是對其內容、故事的偏好,而是超脫其形體,到達一種符號般的喜愛。即使柏拉圖式的「完美之書」並不存在,但我們依然無法阻止自己對「書」的形象的追求。如果你跟我一樣,對「書」所代表的一切感到興趣,那這本書絕對是你不容錯過的作品。
Tuesday, May 4, 2010
讀不破
圖書館的工作依然寧靜。
比較起來,傳藝的圖書館恐怕是數一數二的嘈雜,是這邊有年幼的小惡魔無邪的玩著網路遊戲,那邊有愛侶嘻嘻哈哈摟摟抱抱的熱鬧。但走在書架之間,總是能感受到柏拉圖式的寧靜氛圍,直像真有寧靜從那完美的書架流洩出來。縱使身處在辦公室之中、沸沸揚揚的竊竊私語之中,亦然如此。躲在辦公室吹著冷氣,屏除耳邊電話鈴聲以外的噪音(畢竟接電話也是我們的工作),書的內容、役期中看一百本書的目標、以及有關感情的千思萬緒、除了三國鼎立地畫分腦中所能用到的那所有的30%,也悄悄的侵略進那外開發的70%之中。
在有心事的時候看書,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鬱悶就好像一種煞車、救命術一般,死命的將你拖住,藉由一分鐘15:2的頻率拼死的喚回你的意識,讓你無法跳進白兔的樹洞,無法跨越長河,而只能站在洞旁岸邊,冷靜而虛偽的觀察那不可思議的花團錦簇。對一個將小說當毒品的讀者來說,有什麼事比在腦中立著"自我"的閱讀還要更浪費生命?虛構以及現實世界的雙系統處理,對我這年逾二五的腦袋來說,似乎又太超過負荷,除了不斷中止閱讀的LAG狀態之外,還帶來一股強烈的嘔吐感,有如急需呼吸新鮮空氣的溺水者似的。
在不讀則鬱、一讀則痛的情況之下,重度中讀者的自己,也只能不斷的閱讀。縱使早已體認,拿墨水填補心中的空虛,不過是弄得自己滿肚子的烏漆抹黑罷了。(事實上,我現在的狀況在各種意義,也的確只有烏漆抹黑能形容。)
看看那令人感到幸福的小鎮,在閱畢之後對現實中的陰鬱感到空虛。而那令人鼻酸的奇蹟,在閱畢之後對現實感到無力。這種時候看左眼進右眼出的理論書雖然極為理想,不過流出的比輸入的還多,不免還是有點虧了。以經濟的角度來看,這種時候不如不看才是明智的選擇,但有點事作總是比帕金氏症般的呆滯還好一些,我想,大概,至少在我有其他工作之前。
啪地一聲,慌慌張張的將兩手猛撲在大腿之上,在那隔著一層布的手機之上。震動,持續著。但在擺盪的不是馬達,不是通知自己該去打下班卡的鬧鐘,而是心、而是腦、而是幻想、而是期望,而是那讓人失意的憂鬱。手機不過是靜靜的躺在口袋之中,就像往常般的,沒錯,就是那,該死的,一如往常地。
Monday, May 3, 2010
憂-YOU
何かを書くのはいつものことながら本当に久しぶりで、というか今は暇つぶしに書こうと思っている。
話したいものはなんだろうね。探し物は何ですか~とメロディが耳元に響いてくるんだが、もうそんなセンチメンタルな歳もないしな。取り敢えず最近憂鬱になってることだけは深刻だった。原因はこれもやはりいつものことながら彼女が原因である。別に彼女に見られたくないから日本語で書いたわけではない。そもそも彼女もしかして日本語が読めるかもしれないし、私にとって他人の日本語レベルをはかるのは至極難しい作業である。(いつの間に”である”調になっているな...)強いて言えば最近日本語あまり使わないから、ちょっと心配になってる。これ以上ボロくなればもうこれでメシ食っていけない危惧は、私にはある。閑話休題、そろそろ本題に入る。
今の私は、憂鬱である。恋煩いと言えば分かりやすいかも知れないが、ちょっと違うような気もする。それは、愛や思念云々よりも、彼女という人、彼女という存在、また自分の行為が分からないからである。電話が繋がらないのは鬱陶しい。彼女は誰とも話したくないから電話に出ないという意思表明をした。それならまだいい。誰にも機嫌が悪いなる時がある。分からないのは、彼女がネットで”別に機嫌が悪くなった訳ではないよ。元気です。ただ何かを話す気分ではないの”と言った。これは参った。ショックだ。やられた。別にてめぇそんで俺の電話にでねぇとはどういう了見だこらぁなんざ叫ばないが(叫びたい気はないもないが)、色々と考えさせる処のある台詞だ。電話がこうまでも繋がらないと私が心配になり、憂鬱にもなる。それは彼女に限らずみんな知っていることだ。また、長電話をする習慣なんて私たちの間にはない。だとしたら、二三分付き合ってくれてもそんなに難しいことではない...と思ったのは虫が良すぎたか。”私のために”ちょっと犠牲してもいいではないかと思ったのはナルシズム的な考えだろうか。ネットで別人とチャットが出来て、電話で私とすこしだけでも話したくないのは何でだろう。こんな疑問が浮かぶのは私の問題か。それとも彼女の問題か。答えのない問題を自問すればするほど憂鬱になる。だがこんなことは彼女とは関係なく、私自身の問題になる。私が相手を信じてあげられないからこうなったではとずっと思ってた。結論的に言えば、私が恋するのに適さない...ことになる。これもまた飛躍的なんだろうか。人生は、やはりなかなか上手くいかないもんだなと思う今日今頃である
Thursday, April 15, 2010
詩羽のいる街
很遺憾的在Anobii找不到這本書的資料。
又是一個跟SNE有關係然後我喜歡上的作者。
這本書是讀研究所時從助教室檢回來的小說,拿回來的原因一是封面設計的很棒,二是書腰上有寫上乙一書評。
因為以上兩點才把書帶走,而這次上宜蘭時隨手抄了幾本"覺得可以看完就丟"的書,才會在現在將它看完。
老實說,是部好作品
故事分為四個章節
第一話 それ自身は変化することなく
一個想當職業漫畫家的業餘漫畫家為了自己是否要順著編輯的意思將改變自己的作品而煩惱著。漫畫家因為各種挫折而灰心喪志的時候,在公園遇到了自稱為詩羽的女性。詩羽是個很奇特的女性,她沒有自己的家,沒有手機,身無分文,只有一本厚厚的筆記本,上面寫滿了各種人的住址、資料、專長與電話。而她充當這些人互通有無的橋梁,並藉由幫助他人換取三餐食宿以及日常的生活所需、甚至各種娛樂(訂報紙送的免費的電影票、各種朋友不要的兌換卷、或是幫朋友以物易物)。她是一個在現代都市中能不花一毛錢生活多年,好似能夠看透人心的女孩子。並以"幫助他人"這件事當作自己人生的工作。第一話藉由她帶漫畫家到各個地方的情形,說明了詩羽是怎樣的角色、她的生活狀況以及個性。而漫畫家也在跟她"約會"(詩羽喜歡不論男女老幼的抓住陌生人帶對方四處逛一整天,她將之稱為約會)。同時漫畫家也在體驗了一整天與人相處的生活之中,多了一點點地跟人互動的興趣,也在與詩羽的友人之一的編輯的對話之中,下定了堅持己見的決心。
第二話 ジーン・ケリーのように
故事由一個中學生想上吊自殺時遇到詩羽開始。原本中學生很怕被詩羽阻止,卻沒想到詩羽非常贊同他的自殺行為,並表示願意幫忙她自殺。但因為上吊自殺的死相太過難看,於是詩羽在說服對方用安眠藥自殺,並表示自己願意提供安眠藥但要等一天的時間調貨之後,就開始了與國中女生沙世的"約會"。而在約會之中詩羽從頭到尾肯定沙世的自殺願望,也完全不勸告她,只是不斷用言語刺激對方,並帶她四處奔跑。沙世為捍衛自己喜歡的作品"戰場的魔法少女"而在網路上展開筆戰,在網路上受到惡意的撻伐以及攻擊,嚴重的打擊使她對人類感到失望,對人生感到了無樂趣。而在詩羽的帶領下,她體驗到了許多自己尚不知道的快樂事物,也發現世上除了惡意撻伐別人的人,也有只因為看到小小的流星雨而興奮不已的人們。
第三話 恐ろしい「ありがとう」
故事由一個喜歡惡作劇的教授開始。面對無聊的人生,每天在網路上用多重ID搧風點火攻擊別人、沒事放人家腳踏車的氣、偷破壞圖書館的書等惡事是他人生唯一的樂趣。惡事重複多年卻沒被人發現的事實,為他帶來強烈的優越感。這一天他回到家發現門沒鎖,進家門之後發現有一位女子在他的家裡面做飯,而這人就是詩羽。詩羽多年來默默的知道有人老愛在小鎮中搗亂,在經過沙世的事件之後決心解決這件事件,於是發動了她的人脈網路搜索出了教授。詩羽揚言要藉由改變教授的方式給他逞罰。而改變的方式,則是以教授的犯罪證據威脅教授不得報警,並每天都請朋友以非法的方式侵入教授家煮飯、打掃、送東西給教授,並幫助對方。在這一話之中,教授遇到了一個國中女生,才知道那女孩曾因自己在網路上的撻伐而差點自殺。但在詩羽的號召之下,女孩選擇加入改變教授的計畫。經由詩羽精心的安排,教授嚐到了別人真心的對自己說 "謝謝"時所帶來的喜悅。這讓他感到害怕(怕自己累積的過去以及自尊崩壞),也未他帶來了改變的契機。在第三話中,教授選擇了搬離詩羽所在的街道以保持自己的人格完整,但也隱約的感覺到自己可能會再次回到這個城市。
第四話 今、燃えている炎
故事由知名漫畫家凍野蒼帶著他的朋友早紀,回到自己的故鄉開始。由於他的作品動畫化之後受到全世界的注目,使得作為漫畫中背景的故鄉發光發熱,為他的故鄉帶來了商機。而這故鄉也看準了這樣的風潮,辦了一系列的活動。早紀風聞這條街上有一個名為"詩羽"的都市傳說,才跟著朋友到了他的家鄉,並參加了鎮上所舉辦的遍集整個城鎮的大地遊戲。在遊戲中,他遇到了一個國中女生,並跟他組隊進行大地遊戲。在進行遊戲的同時,早紀試圖追尋詩羽的情報,但不論問到誰,對方都只慌張的否定詩羽的存在,但這反而更使得早紀肯定了"詩羽"的真實性。而經過了一天的大地遊戲,早紀真正的遇到了詩羽,同時早紀的身分-戰場的魔法少女的作者-也在沙世的眼前被揭露。在這一話,藉由詩羽與早紀的對話,才揭開了詩羽神秘的面紗,賦予詩羽這角色真正的"血肉"。
談談感想。老實說,真是讓人很感動的作品。難得的是,他所帶來的並不是那種狗血般溫暖的感動,而是純粹"想法"的感動。雖然互通有無、眾人創造雙贏、甚至是多贏的局面說起來很簡單,但事實上卻是相當的困難。而在詩羽所在的街道一書之中,成功的創造出了一種近乎理想、符合現代的思潮之合理性的大同世界。
需要的不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而是藉由A幫助B、B幫助C、C幫助D、最後D幫助A的互利模式。在書中詩羽扮演了成功的橋梁角色,使得進入詩羽人脈筆記中的所有人都在互助之中肯定自己,並從幫助他人、接受他人幫助的互助模式之下獲得了極大的利益,使所有人都獲得幸福。一切行為不在愛與友情與正義的前提之下,而是在經過計算之後所得到的讓全體獲得最大利益的利益行為。
令人驚訝的是,在這架空的作品之中,雖然詩羽做的是近乎奇蹟一般的事,但卻合乎常理,十分的符合現實狀況。通常小說太過寫實會造成某種程度的閱讀障礙、而加入太多虛構要素又會讓作品虛浮而不踏實,但"詩羽所在的街道"中,輕鬆的將"奇蹟"完全融入現實之中,讓人閱讀起來既輕鬆愉快,卻又能引發許多的思考議題,我想這是頗為難能的。
另外,在作品中內包了兩部漫畫作品,其內容都還頗為有趣。尤其是描寫善良的少女意外之下得到了魔法的力量之後,為了停止人類的紛爭而飛到戰場之中,卻因為各種挫折而失控,最後毀滅了整個地球的漫畫"戰場中的魔法少女",不只是貫穿全書的主題,也與書中主角詩羽相互輝映,更加提高了此作的深度。
最後,不得再次強調這是一本十分值得推薦的書。不是阿宅可以看、身為阿宅更要看。雖然以網路、阿宅生態為題的作品越來越多,但能將這些元素完全消化的小說,在我眼中是不多的。有許多只是將阿宅生態視為一個"梗=話題=笑點",並不真正探討其社會現象。在本作之中,雖非直接談論社會現象,但作者非常寫實且生動的描寫漫畫對讀者、作者所帶來的影響,能使人摘下有色眼鏡,更加直接的了解這些人的心態。在這層意義上,我想這本書的確是值得推薦的。
Wednesday, March 24, 2010
火車
閱讀這本書有兩個機緣。一是研究所時代旁聽明夫老師的課時,上課所用到的教材。一是現在在傳藝圖書館工作時認識的工讀生推薦這本書給我。在此機會下,我終於翻閱了當初的教材,火車一書。
雖這本書是以推理形式所進行,不過對上過課的我而言,裡面的內容、故事的結局早在閱讀之前就已經了然於胸,自然就沒有什麼閱讀推理小說的樂趣。但也正因為如此,反而能用較為客觀、亦或是該說較為分析的角度來閱讀這本書。
無庸置疑的,正如一般社會所給的評價,宮部美幸的推理小說與社會現象有很深刻的結合,甚至給我一股強烈的他是為了揭發一些社會弊端而下筆的感覺。事實上,書中所提到的信用卡問題、社會對欠卡債的人的偏見問題、卡債債主的心態、戶籍管理的缺失都有相當詳盡的描述。但在描述缺失的同時,書中並不一味的指責這些缺失,而是以褒貶各半、公正客觀的角度再討論這些問題。如果以教育意義、或是增加知識的層面來看這本小說,我想這是一本很成功的作品。
除了當作教材來看之外,將火車一書當作娛樂用的小說來看待,也是十分可行的。能牽扯一堆社會現在以及問題,卻不會讓讀者感到厭煩難耐,是很困難的事情,在這一點上,我想宮部美幸做的比京極夏彥還要好上一些。(當然,這跟兩作者索取的題材也有極大的關係。)京極夏彥(或是該說京極堂)在描寫較為生硬的東西時喜歡滔滔不決的講解,這使小說較為生硬,也較考驗讀者閱讀的耐性,但宮部美幸的拿捏相當得宜,而且完全將社會現象的題材結合到人物像之中,這"以社會現象來勾勒出從未出現在作品中的女主角形象"的手法,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搞半天火車之中兩位女主角從頭到尾幾乎可說是沒露過面,沒有交談,但卻被追查的刑警生動的刻畫(想像)了出來,躍於讀者的腦海之中。這是一種相當不可思義的經驗。
總而言之,初嚐宮部美幸,得到的並不是一種愉快也不是一抹經驗,而是一股驚奇的意外感。我想,光是這一點,就足以讓我推薦這一本小說。
Friday, March 19, 2010
雨中風箏
面對現在所需要的是力挽狂瀾的努力還是快刀亂麻的決心?
如深邃海溝深處般的鬱藍,如火山爆發般的腦漿沸騰,以及烈火燎原之後的灰頭土臉。
亂了。一切都。
佳人啊,妳到底是處在我尚未可知的未來,還是在古代王國的心靈深處?
亦或是,未來的妳是我生命中另一位淡如水的君子?
拼命抓住捲入風暴的風箏線直到血跡斑斑,而風箏只是在天空瘋狂轉著轉著,讓人焦急。但一用力線就彷彿要斷了,再也抓不住了。那麼,地上的人又能如何?又該如何?
一切都還是亂了,終究。
Thursday, March 11, 2010
春寒
三月已接近中旬,該是春天的季節。
在這春暖花開的時分,台灣卻是受到寒流壟罩的寒風刺骨,彷彿從噗浪流洩而出的那時緩和而時而激盪的望春浪潮,嘈雜地驅逐了春訊一般。圖書館內的空調也跟噗浪一樣地聒噪,在紅磚瓦片的防衛之內轟隆隆地呼著相對性的冷氣暖風,造就出冬暖夏涼,帶點寒意的四季如春。
但即使是這樣的環境,或該說正是因為這樣安逸的環境,讓人不由得地焦慮了起來。是身旁學長不斷練習3D繪圖帶來了壓迫,又或是剛看完了『我比別人更認真』一書得到了啟發。又或許。又或許。
越靠近求職的轉戾點,原本自命不凡以為足以糊口求得三餐溫飽的飯碗俯拾即是而無畏無懼的我,也開始像個無頭蒼蠅一般的迷失了方向。即使對蒼蠅來說找個飯碗似乎不是件難事。
打開那提供”繳交三萬元就能體驗上班生活累積工作經驗”服務的就職網頁,將與自己未來相關的日出之國兩文字輸入求職搜尋裡面,出現的通緝名單之上除了要犯人會日文之外,日不落帝國的語言往往像是官方通用語一般,不溜便是不識字的文盲土著。但為我而言,或是就邏輯上來分析,既要週而復始之日出,又要永恆不變的日不落,似乎是太過強人所難了一些。儘管知道像這樣玩文字遊戲不過是毫無益處的自嘲,但根據前幾天在八卦節目上看到的占星單元,這似乎是雙子座的通病。
雖然我對星座一無所知。
當兵的時間尚有半年餘,這段時間既想多運動維持身體健康、又想加強尚未成熟的日文能力。放不下看書打電動的嗜好,又掛心失去英文能力的未來。提不起放不下的半調子,只有漠然的不安在某個角落不斷地空轉著。五五加一的人生,看似積沙成塔地堆出一座小丘,但不消出動推土機,光是春天的寒風一吹,就輕輕的垮了坍了,塌到茫了,吹到寒了。
眼前出現的又是一個古老的命題。何謂有意義的人生?扣掉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這陳腐的台灣人標準答案之外,剩下的是過得快樂是過得寬裕,還是擁有使命感成就感以及榮譽感的生活?克拉克博士要少年胸懷大志,而過期的我似乎為時已晚,只能趕緊蹲下來找找,看看有沒有年輕時遺落在腳邊尚未風化的夢。
目標啊目標,想來我的首要任務,就是訂立一個尋找目標的目標。
該從哪開始好呢?
Good morning.
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
早安
This is a pen/これはボールペンです/這是一隻筆.......
I hate English.
英語死ね。
英文是什麼鬼東西。
Wednesday, February 10, 2010
兵變
在短短的三四個月之中,經歷了無數次的相遇以及離別。
從成功嶺到專訓班、從專訓班到傳藝,從學弟的加入到學長的離開。
來來去去,對於離別這件事就漸漸的看得輕了、淡了。
猶如落葉滑過水面般,雖劃出幾痕的漣漪,卻又在須臾之間盪回平整的鏡面。
前陣子人很好相處的學長退伍離開,大家說說笑笑的,歡送後也就離別了,畢竟早有心理準備。
而前天突然傳出有一個可轉勤到高雄某劇團服役的機會,在火速的決定之下,原以為會待到七月,三天兩頭一起打羽球的學長,在今天就會離開傳藝,過年後直接到新單位服役。心中無甚感觸,因為不過是一個新的分別,只是來的快了一點。
在這半年,即使生活尚未慘到顛沛流離,但總是處在一個激烈變動的環境之下。
這對一直處在輔仁大學,有個社團緩衝的我來說,理應是件不習慣的事情。
但現在,也已經漸漸的習慣。
只是對頗為注重人際關係的自己對離別的麻木,仍藏不住些許的感觸。
到底這才是正常的人生?
抑或是安逸不變的環境才是人生?
或是兩者都是人生?
想到遠方走走....
在鬱病發作的時候,總讓自己想到一個手機傳達不到,沒有任何人找得到自己的地方走走.....不過不論是兵役期間或是未來進入職場,都很難隨心所欲的行動了吧。
唉...真希望再回到大學讀書的時代.....